《歌手》:单依纯的哽咽是失误还是精心设计?完美唱功?硬核解读_问题_音频_观众

发布日期:2025-06-25 23:51    点击次数:54

粉丝提问:单依纯在《爱情莎啦啦》最后的哽咽是失误,还是巧妙设计?反过来听还挺好听的,究竟咋回事?

首先,为什么《爱情莎啦啦》回听还不错?为什么国外的乐评人对这首歌赞不绝口,而咱们的乐评人却总是贬低呢?

答案在于:咱们的乐评人和观众是通过湖南卫视的省级媒体收听消息串流,而国外的乐评人则是通过回看、官方提供的网络切片素材。回听时,音频经过了二次美化,低频人声得到了增强,混响和EQ经过精心调节,更适合手机和电脑这种弱音响设备的播放。而湖南卫视的音频串流并不能做到这些处理,因为省级卫视的音频串流带宽有限,音质没有经过后期调整,因此播放效果更加原汁原味,也更适合更高质量的音响设备,比如电视的喇叭。反过来,网络回听,经过了特别的音响适配,听起来自然要更好。

同理,如果我们去听《歌手2025》的回看素材,感觉也是非常不错的。但当你在周五晚上抽时间观看湖南卫视现场播出的节目,所听到的音频版本是未经后期处理的原始版本,单依纯在《爱情莎啦啦》的表现,大部分观众听到的是更直接、未经美化的效果。这就导致了很多观众在节目现场观看时可能觉得不好听。毕竟,《珠玉》和《天空》两首歌的表现更为稳定和出色。所以,好听不好听,最终还是要看歌曲的音质和现场的呈现,而不是偶像的光环。

展开剩余77%

那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?单依纯的《爱情莎啦啦》难听,不是她唱得不好,问题更多在混音师的“锅”上。

为什么这首歌听起来不好?原因有四:

1. **混音EQ方案的巨大反差**:为了追求细腻的头声泛音效果,混音时高频增加,低频切掉,这本来是为了配合现场2000人的音响效果,营造一种温柔抒情的氛围,但完全没考虑到线上听感的差异。这导致了歌曲的主歌、预副歌和结尾部分歌声都出现了很大的问题,整体音质不够统一,只有副歌的30秒稍微好一点。

2. **音色技巧过多,情绪难统一**:单依纯在这首歌中运用了大量的真声与假声转换,但由于低频被削弱,加上声带在不同技巧下的切换,导致歌曲的情绪不连贯,听感混乱。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观众听不到她的情感投入,这才是最根本的问题。

3. **音频失真问题频繁出现**:特别是在歌曲的某些地方,单依纯的声音因为过度泛音化而失真,听起来就像是失声。在线下音响的补充下这些问题不明显,但在网络播放时,这些细节被无限放大,给听众带来了一种不连贯、割裂的听感。

那么,回到最初的问题——单依纯在《爱情莎啦啦》中的哽咽到底是失误吗?她自己也表示,她本来是想轻盈地表达这首歌,就像旁观者讲故事一样,但在唱的过程中,情绪渐渐被带入到歌中,逐渐有些失控,唱得非常投入,也因此有些“忘我”了。简言之,她在情感的投入中,部分失控了。

这背后也有节目的影响,尤其是和断眉的PK,导致了她情绪的失控。而且,节目的后期制作上也没有对音频作出足够的调适和改进。比如,断眉的表现甚至有可能涉及到Auto-tune的使用,虽然这对我们来说可能是个疑问,但作为一个专业声乐生,单依纯应该能够察觉到这些。

从声乐的角度看,歌手的情感表达分为两种:一种是她自己感动的唱法,另一种是能够打动观众的唱法。单依纯此次的表现其实是一次很大的突破——她尝试了新的情感表达方式,但这三种尝试在音频上并没有完全适配,尤其是在网上播放时,失真和失控问题被放大。华语乐坛对于真声的偏好,使得她的情感表达没有完全到位,歌曲从一开始就陷入了“意外音”的困扰。

总结来说,单依纯的唱功没有问题,她在《爱情莎啦啦》中的表现依旧令人惊艳,问题主要出在节目组和音频的后期制作上,没有考虑到不同播放平台的适配。毕竟,节目现场的观众有限,在线上的观众却多达数亿。相比之下,其他歌手比如白举纲、陈楚生和马嘉祺等人,他们的线上表现就做得相当好。所以,我们期待单依纯在未来的表现,尤其是在R&B风格的演绎上,能有更加出色的呈现。

发布于:山东省